[论文翻译]在恒河猴急性猿猴免疫缺陷病毒(SIV)感染期间施用重组恒河猴白细胞介素-12可降低病毒载量并延长SIVmac251感染恒河猴的存活期
免疫抑制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(HIV-1)感染和实验性猴免疫缺陷病毒(SIV)感染猕猴的标志性特征之一(17, 30, 40, 47)。这些慢病毒感染引发的免疫异常中,最显著的是对细胞介导免疫(CMI)的深度抑制作用(6, 37)。白细胞介素-12(IL-12)是生成和协调CMI的关键异源二聚体细胞因子,主要由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合成(57, 59)。多项研究表明,HIV-1感染患者和SIV感染恒河猴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(PBMCs)不仅活化后IL-12合成水平显著降低,体外对IL-12的反应性也明显下降(9, 11, 46, 48, 62, 65)。虽然HIV-1下调IL-12合成的具体机制尚未明确,但已知该病毒感染会干扰该细胞因子的基因转录调控通路(44)。IL-12不仅影响CMI的生成,还被证实能调控先天免疫效应机制(20, 34, 58, 71),这些机制的下调会导致艾滋病和机会性感染的发生(28, 41)。这些发现促使多项研究致力于通过外源性补充这一重要细胞因子,包括单独使用重组IL-12或将其作为佐剂与DNA疫苗联用/整合(7, 23, 25, 29, 35, 55, 61, 65; K. Okuda等人在艾滋病疫苗进展会议上发表的摘要190, 1996)。